宝宝辅食怎么才能做到膳食多样化?均衡营养对于宝宝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宝宝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需要先了解宝宝每日的营养需求,让宝宝均衡地获取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水这七大营养素。有时候受限于季节、食材等因素,不能保证每一餐都均衡,就需要在三餐中调节,并长期坚持均衡膳食的习惯。
膳食多样化
膳食多样化简单来说就是食材品种多样,一顿饭用多种食材来制作。日本的膳食指南要求每天的食材不少于30种,每周不少于150种;中国的膳食指南建议每天不少于15种,最好能够达到20种。
为什么要坚持膳食多样化?
不同食材所含的营养素不同,膳食的多样化可以让我们更加均衡地摄入各类营养素,实现营养素的互补和协同,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食品安全的风险。坚持膳食多样化不但可以变换菜式花样,也可以让宝宝从各种天然食材中吸收成长所需的不同营养素。
研究表示,膳食的多样化可以增加婴幼儿微量营养素比如硒、核黄素、铁、锌还有维生素B、叶酸等摄入,进而能促进婴儿的成长。
怎样做到膳食多样化?
类别全面
提供碳水化合物的主食是一个类别,提供膳食纤维的水果蔬菜又是另外一个类别,还有提供蛋白质的肉、蛋、水产,以及奶制品、豆制品、坚果这类能够提供优质蛋白质并且富含钙的食材。这几个类别,在一餐饭当中都要提供到。
比如这一道辅食是宝宝八个多月的时候的一道晚餐,麦片蔬果泥,里面提供碳水化合物的是麦片和玉米,提供膳食纤维的是苹果和一些其他水果,提供蛋白质的是蛋清。
宝宝食物的多样化并不拘泥于宝宝的年龄,我们在ta小的时候就可以做到多样化了。
品种多样但总量不变
品种多样是说在同类别的食材里面,选择不同品种去混合烹饪,但是各类别的总量不变。
比如碳水化合物就包括各种谷物、粗细杂粮、薯芋类等,包括大米、小米、黑米、红米、土豆、红薯、山药、芋头都可以作为主食来搭配,这样我们每顿主食都可以吃到三种以上了。
蔬菜和水果的品种就更多了,每餐就用三到四种就完全足够了。
同样的,肉蛋奶、豆制品以及坚果,都可每天选择几种来进行搭配。
多色彩搭配
色彩多样化
不同颜色的食材代表着不同的营养和功效,色彩的多样化也就代表着营养的均衡化。在给宝宝做辅食的时候,把各种色彩的食物搭配起来烹饪,可以避免宝宝偏食或挑食,更有利于ta身体和大脑的均衡生长和发育。
有研究表明,在幼儿时期日常饮食中缺乏亮丽色彩的食品的宝宝,长大后往往会喜欢吃米色的碳水化合物,如薯片、薯条、白面包这类其实并不怎么健康的碳水化合物,对于绿色蔬菜、粗杂粮并不怎么热衷;而那些在幼儿时期的膳食当中有丰富色彩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也会偏爱色彩多样营养丰富的食品。
天然食材中的色彩真的是数不胜数,黑的白的,赤橙黄绿青蓝紫都有,五颜六色的饭菜对宝宝的视力发育以及对颜色的识别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食物类别的跨界搭配
跨界搭配,简而言之就是荤素搭配,比如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搭配,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搭配,其实一锅烩就是很好的多样化搭配。
各种食材的烹饪搭配我觉得没有太多的原则,网上传的那些食物相克都是并不科学的谣言。很多老一辈的人会很相信食物相克,我觉得妈妈不要被这些不正确的知识左右了,在有时间的时候,可以多去了解一下相关的营养学知识,给宝宝的健康助力。
适当变花样
能做到膳食多样化和多色彩搭配就已经很好了,如果妈妈有时间有条件,同时对下厨有兴趣,还可以给宝宝的食物变变花样,吸引ta的注意力,让ta更好地摄入营养。
改变食材的形状
主食不再仅仅是米饭面条馒头,可以在这一基础上加一些食材,加一些色彩,变一下形状。
米饭可以加一些杂粮,做成杂粮饭团,加一些豌豆玉米胡萝卜,做成五彩饭团,可以做寿司,做炒饭,甚至可以搭配鸡蛋来做米饼。
面条也可以制作成彩蔬面、杂粮面等,甚至可以加一些肉泥和成肉泥面,或者换一下形状,做成面片、猫耳朵、蝴蝶面等。
馒头也可以是包子、饼、面包、发糕等。
我们常常把鸡蛋做成蒸蛋羹给宝宝吃,蛋羹也可以有很多种变化,可以加入果泥、菜泥,给它换个颜色,加入肉泥换个口味等。
肉类可以是泥状、条、片、丸子等各种形状。
还可以借助模具或者自己的巧手来将食物打造成卡通的形状来吸引宝宝。
改变烹饪方法
同样的食材用不同的烹饪方法做出来的口感和风味都不一样,煎炒蒸煮烤以及微波这几大种方式都可以用来制作宝宝食物,当然蒸、煮、炖是最佳的烹饪方式。
宝宝经常吃各种米饭,如果你想给ta换个花样,可以换一种烹饪方式,用做蛋糕的方式来把大米做成米糕,再用模具把它做成卡通的形状,这样说不定宝宝会更爱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