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妈信箱
双熊米粉,何止好吃~
@糖果果:能做一个“宝宝不好好吃饭,妈妈生气”的表情包吗?我家宝宝几乎没有一顿能好好吃的。
@喵小咪:可以推送一期科学喂养的吗?我婆婆的“中国式喂饭”根深蒂固,但是她最认可您家米粉了,每期推送她都有看,如果有相关内容,肯定会改观她的一些想法哦。
@萌面宝贝:时下很流行的“顺应性喂养”是什么呀?反璞归真赢健康又是什么新概念呢?
双熊科普
顺应喂养,用爱护佑宝宝健康成长

透过这些留言,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社会发展,养育观念也与时俱进,年轻的爸爸妈妈们更推崇“科学喂养”,也了解到喂养最重要的方法是“顺应性喂养”。
但是,大家可能对什么是顺应性喂养还不太了解。而早在2002年,由世界卫生组织各成员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局发布的《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中首次提出了顺应性喂养的概念。
中国营养学会也于2015年发布了《0~6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和《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纳入“顺应喂养”的概念。

非顺应喂养指的是喂养过程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正面积极的双向互动,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家长过度主导的喂养
控制型:父母或者抚养者主观规定宝宝的进食时间和量,而不管宝宝是否发出饥饿信号和饱足信号;
强迫型:父母或者抚养者强迫宝宝进食规定的食物和量,不管宝宝的自身感受,造成进食对抗;
限制型:父母或者抚养者过度限制孩子进食及进食技能的发展。
二、孩子过度主导的喂养
放纵型:一些父母或抚养者对孩子的喂养比较纵容,孩子在进食中主导过多,导致饮食比例不协调,不良进食行为增加,称为“放纵型喂养”。
三、家长忽视孩子的喂养
还有一些父母或者抚养者对儿童的养育比较忽视,常常未能及时识别孩子饥饿信号,不能及时为孩子提供所需的食物,称为“忽视型喂养”。

是宝宝辅食添加的关键策略
在这个过程中婴儿则逐渐意识到求有所应,由此建立起与养育者之间的安全依恋关系。
在成人的持续帮助下,婴儿开始学会手抓食物,学会使用小勺、小碗和筷子,每个阶段都基于前一阶段的成果,直至最终学会独立进食。
宝宝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添加辅食?
一、对亲亲们的食物感兴趣
亲亲们在吃饭的时候,宝宝是否开始出现眼神固定,并且出现吞咽、流口水等动作。
当宝宝流露出这些表情,有时还会伸手去抓餐桌上的食物时,这就是在暗示亲亲们,是时候给宝宝添加辅食了。
二、宝宝的身体发育达标了
宝宝一天天成长,开始学会自己抬头,接着,宝宝还会发育到只要亲亲们稍加扶持便可以坐稳,头颈部肌肉也都发育较完善,能够自主挺直脖子了。
细心的亲还会发现,宝宝一闻到食物香味就会把脖子稍微地往前伸,就是宝宝想吃辅食的信号。
三、“挺舌反射”消失了
挺舌反射是宝宝的一种先天反射,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意思就是,宝宝的舌头会将放到嘴里的固体食物或勺子顶出去,防止异物进入喉部引起窒息。
随着宝宝的成长,吞咽功能逐渐完善,当这种反射消失的时候,宝宝舌头及嘴部肌肉将发展到可以将舌头上的食物往嘴巴后面送,一起来完成咀嚼的动作,不会再将送到舌头上的任何食物都往外吐,就证明宝宝准备接受辅食了哦。
四、宝宝近期体重是否增长偏缓
如果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有将近一两个月的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甚至不能达到正常标准的时候,说明母乳喂养已经不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是应该给宝宝添加辅食的一个重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