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宝宝的睡眠质量的这些习惯,爸妈要注意
充足的睡眠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研究发现,多达1/3的孩子受到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困扰。在哄孩子睡觉方面,先排除宝宝生病、身体不适的因素之外,爸爸妈妈不妨先做一下自检,看看是不是自己的某些行为无形中降低了孩子的睡眠质量。
上床太晚
上床睡觉时间太晚,很容易导致孩子不愿上床而与父母产生争执。宝宝过度疲劳或兴奋都会导致入睡困难,即便睡着也更容易发生夜间惊醒。千万不要觉得宝宝还小,什么都不懂得。其实越小的宝宝,越容易接受规则,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另外,生长激素地分泌在晚上9点—凌晨1点和早晨5点—7点达到巅峰。而生长激素的分泌必须处于孩子睡着的状态,所以如果这两个时间段孩子没有处于睡着的状态,那么生长激素分泌就会大打折扣,要注意这种激素的缺失很难再补回来了。因此上床太晚还会影响宝宝的身高问题。
专家建议:制定每天的上床时间,时间一到立即上床睡觉。
依赖摇睡
宝宝每次睡觉之前,爸爸妈妈总是将其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中摇晃,直到宝宝入睡。然而,摇睡之类的运动刺激使宝宝无法获得更多深度睡眠和恢复性睡眠。
另外,摇晃宝宝可能会引发“摇晃综合症”。由于新生儿的头颅相对而言较大,宝宝的骨骼又很软,加之婴儿没有自我的保护动作,因此,猛烈的摇晃会让宝宝脑内形成巨大的冲击力量,对宝宝健康造成隐患。爸爸妈妈在哄睡婴儿时,要避免猛烈的摇晃和举抱小宝宝。
专家建议:当孩子哭闹或睡眠不安时,可通过适度的“摇晃”来安慰。但最好别形成习惯,一旦孩子入睡,应立即停止摇晃。
睡前玩玩具
一些家长喜欢用玩具哄孩子入睡,睡前让他玩旋转、带响声或发光的玩具,小家伙玩累了自然就睡了。然而这种带声响、带灯光的玩具,很容易刺激宝宝的兴奋度,更不容易睡眠。
另外,如果是让宝宝抱着毛绒玩具睡觉也有弊端。毛绒玩具的毛绒容易脱落,人抱着或睡觉时毛绒玩具贴在脸边,掉下的毛绒很容易被人吸入鼻子里进入人体肺中。毛绒中带有很多细菌轻的会使人引起咳嗽,重则会引起呼吸道感染!
专家建议:睡前尽量减少对儿童的刺激。另外,保持房间昏暗光线。如果将光亮程度分为1~10级,10为全黑,那么婴儿睡觉房间亮度应该为8或9。还有就是,让宝宝熟悉自己睡前可以起到安抚作用的玩具,将玩具放到宝宝的枕头边,但尽量不要靠近宝宝,这样既安全又可以安慰宝宝。
睡前没有常规步骤
所谓睡前的常规步骤,比如说给孩子睡前洗个澡、读床头故事、听摇篮曲、做抚触等等都有助于平复情绪,提高睡眠质量。一些父母有时可能因工作繁忙而跳过或省略某些步骤,导致孩子难以顺利入睡。
专家建议:帮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较小的宝宝睡前更换一套睡衣,稍大的孩子睡前洗个澡、看看书、唱唱儿歌等都是不错的“睡觉暗示”,可以起到神奇的效果哦。
还有一些爸爸妈妈在陪孩子睡觉方面没有专门“立规矩”或总是不自觉的破坏规矩。在要求宝宝睡觉的时候,很容易被宝宝的某些可爱动作或可笑行为所吸引,最后变成和宝宝玩作一团,最后才惊觉,宝宝越来越不愿意睡觉了,或者不到那种几乎站着也可以睡着的地步,宝宝绝对不会老老实实睡着。
就像球球一样,妈妈哄他睡觉的时候,他经常一骨碌爬起来玩,而球球妈妈看着球球的可爱模样,也自然而然的陪他玩起来。这样就不能怪孩子不肯睡觉了,而是现实的“诱惑”太多,妈妈的“定力”不足。但我倒是觉得,虽然这样有悖于让孩子好好睡觉的初衷,但偶尔为之也未尝不可,生活中总是要有一些小惊喜和小浪花,既然和宝宝一起玩了,妈妈就不要再纠结宝宝没有按时睡觉的问题了。只是不能长此以往,让宝宝养成这样的习惯就不好了。
“推荐阅读”
- 2020-10-30放开手!让宝宝学会自主吃饭!
- 2020-10-19没想到!这三个喂养方式都是错误的!
- 2020-09-17第一口辅食,到底有多重要?